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0的文章

ETF大PK

裡面提到一個觀念蠻有趣的,有錢的話元大台50跟富邦台50兩檔都買,因為配息是錯開的,等於買這兩檔就幾乎是一年四季都有配息可領。這概念套用在0056跟00701身上,或許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退休標的。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一下,0050跟富邦台50是波動比較大的標的,跟大盤連動性高,只適合累積資產用,不太適合最終退休領息手段,除非自己已經搞懂怎麼透過0050去從股市撈錢。

有錢人為什麼愈來愈有錢?

一、買進資產,而非負債 二、能夠締造被動收入 三、被動收入大於支出 四、穩定、低風險的資產配置 👉 一,這是來自於《富爸爸與窮爸爸》這本書的概念,這本書堪稱是所有理財書籍的經典,不但必讀,後面許多衍生的理財概念,其實都是以這本書中所提的「買資產而非負債」這樣的中心概念所發想的。    舉例來說,買房子是資產,買車是負債;買債券是資產,信用卡是負債;買股票是資產,放定存是負債(會被通膨吃掉)。這些觀念推翻了一般人對於資產跟負債的概念,買車子居然不是資產(除非你是開計程車),買房子背那麼多的貸款居然不是負債(因為房子可以出租,也有增值效益,會帶來收入),想要成為有錢人,這些入門觀念可不能放過。 👉 二,也就是錢滾錢,錢放在你的資產,會自動增值,變成你的所得,這就是被動收入。也就是說你都不用工作就可以有一筆收入。 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擁有被動收入? 會發股息的股票,有租金收入的房子,有專利收益的專利權,版稅,或者靠經營youtuber的點擊率帶來的廣告收益,連鎖商店的營收等等。 👉 三,假設有一個年薪破百萬的人跟一個年薪50萬的人,他們的早餐都只吃饅頭夾蛋,中餐一個便當,晚餐上個小館子,手機只拿紅米,車只開國產車,兩個都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,請問誰會愈來愈有錢?自然是年薪破百萬的人累積財產的速度會比較快。 再來一個假設,一個繼承上一代房產的人,靠收租過活,年收200萬,還有一個努力工作,每天花上8小時,周休二日也都在加班,才能抵達年收入100萬。假設兩個人都跟上述假設的人種一樣樸實無華,那誰會愈來愈有錢?當然是年收200萬的人。那麼假設都是年收100萬,你會想過哪一種生活呢?靠被動收入締造的現金流,還是靠努力工作締造的現金流?答案呼之欲出。 四,假設A君拿 1000萬投資,他年報酬率6%,一年有60萬的收入。另外B君拿100萬投資,一樣年報酬率6%,一年有6萬的收入。A跟B誰會愈來愈有錢?如果B君的投資方法超強,一年有20%的報酬率,那麼他一年的收入就有20萬,請問B君的20萬收入有贏過A君的60萬嗎?沒有,所以有錢人會不會愈來愈有錢? 再來就是,A君只要一年有60萬就可以生活了,那他需要追求那麼高的報酬率嗎?他如果不需要追求高報酬,那麼投資賠錢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許多。反觀B君為了高報酬必須要去追求高風險的投資方法,報酬與風險

股市已到底部的一個直覺

 看到這個新聞,可以知道我們的企業是很努力地在求生存。這就是為什麼找到肯努力、會賺錢的企業,投資它們,讓它們為你賺錢,會成為投資的顯學。  今天看到這個新聞覺得有個想法,跟2008年金融大海嘯相比,這次的股災確實不太相同,雖然都有著民眾不敢消費造成的經濟蕭條,看不到業績引起了民眾對企業們的不信任導致股票下跌,但是這次的股災明顯地是由新冠肺炎所引起的,而不是像2008年金融海嘯的原因──民眾的錢不見了,導致不敢消費甚至是無法消費的程度所引起的股災。因此,只要疫情結束,呈現U型反轉的機率將會十分的高。  這個的意思是,2008年的股災,利空原因雖然結束,但是股市無法翻轉,是因為民眾沒錢、銀行呆帳一堆;但是這次的新冠肺炎股災,雖然企業有倒閉危機(連燦坤都賣光燦星斷尾求生),銀行也有可能產生企業的呆帳收不回, 但是民眾並不是沒錢消費啊,民眾並不是沒錢消費啊,民眾並不是沒錢消費啊! 民眾仍是有錢的,所以只要疫情結束,悶壞了的民眾會不會出來趴趴造?會不會出來玩?逛不逛百貨公司,看不看電影?這是個可想而知的結果。在疫情還沒有結束之前,因為民眾還是有錢,所以消費力道都跑到網路上去了,宅經濟火紅,電商業績熱烈,這都間接印證了民眾還是有錢,只是不敢出來消費而已。  也因此,在股市總是提前半年反映市場的情況下,現在這個時候可謂是利空出盡,股市已到谷底。 沒錯,股市已到谷底,很大膽的假設! 至少對台股而言是這樣(因為國安基金守在9000點以上的態勢相當明顯)。只要沒有重大利空再度出現,那麼,谷底在何時?谷底其實就是現在了。對於定期定額的存股族來說,進場時機已經到了。  但是以上純粹是個直覺,沒有任何數據可以佐證,尤其跟悟空那篇論述QE影響所及的文章相比,悟空提出相當客觀的證據可供參考,我這個只是純粹一個直覺,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拿他人的直覺當作投資的判斷吧? 請千萬不要參考直覺,我已經說得這麼明了!  台股目前的態勢因為國安護盤以及疫情維穩,可說是相當明顯了。至於美股有超級不確定因素存在,至少由於醫療物資短缺仍看不到疫情趨緩的可能,以及急速攀高的失業人潮,在在說明美股企業看不到「業績」的存在,要不是有無限QE,美股根本撐不下去會繼續崩(如梅西百貨被踢出標普500)。而台股跟美股的關聯性相信投資老手們也都知道,因此這不確定性會造成什麼後果就不再贅述了。 看到「業績」也是悟空的重